Basis币是一种基于算法稳定机制的加密货币,通过动态调整供应量来维持币值与美元等法定货币的稳定挂钩。它由前普林斯顿大学毕业生Nader Al-Naji等人于2017年创立,其核心设计灵感来源于传统央行的货币政策原理,通过智能合约自动执行扩张与收缩机制——当市场价格高于锚定值时增发代币以抑制通胀,低于锚定时回购或销毁代币以刺激需求。Basis币的诞生源于加密货币市场对价格稳定的迫切需求,试图解决比特币等主流资产剧烈波动带来的支付与储值难题。其团队曾获得包括谷歌风投、Andreessen Horowitz等机构1.33亿美元融资,但因监管压力于2018年暂停项目,部分技术理念后续被其他算法稳定币继承。
Basis币虽因合规问题中止,但其算法稳定机制为行业提供了重要范式。当前市场上类似项目如Ampleforth仍延续其弹性供应思路,而稳定币赛道整体规模已突破千亿美元。Basis的创新性在于完全去中心化的调控模式,避免了USDT等抵押型稳定币的中心化风险。尽管项目终止,其白皮书货币数量论与区块链结合方案仍被广泛研究,尤其在DeFi领域,算法稳定币被视为突破传统金融体系桎梏的潜在工具。这类项目也面临极端行情下死亡螺旋的技术挑战,如2022年TerraUSD崩盘事件便暴露了算法模型的脆弱性。
市场优势上,Basis币的设计显著降低了商户与用户的交易成本。与信用卡或第三方支付平台收取1%-3%手续费相比,Basis协议承诺零兑付服务费,且资金实时到账。这种特性尤其适合跨境支付和小额高频场景,例如泗阳县广源菜场数字人民币(同类稳定币)为商户节省了二维码支付产生的费率负担。Basis的匿名性与抗审查性使其在特定金融基础设施薄弱地区具有替代法币的潜力,但这也导致其面临更严格的监管审查。
使用场景中,Basis币最初瞄准了日常消费与合约结算领域。例如在供应链金融中,价格稳定的加密货币可避免汇率波动导致的合同纠纷;在DeFi生态中,它能为借贷协议提供可靠的价值尺度。尽管Basis项目未落地,类似稳定币已应用于电商平台折扣结算、游戏内资产交易等场景。算法稳定币对智能合约的依赖性极高,若链上拥堵或出现漏洞(如2021年Basis Gold被攻击事件),可能导致系统失灵,因此实际应用仍需要与传统支付系统互补。
亮点特色方面,Basis币的三元素算法(基础代币、债券代币、股权代币)构成了独特的经济模型。基础代币用于流通,债券代币在缩期时发行以吸收过剩供应,股权代币则享有系统盈余分配权,这种分层设计试图模拟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相比USDT等1:1锚定美元的稳定币,Basis更强调协议即央行的哲学,其白皮书甚至探讨了通过预测市场调节参数的设想。这种复杂性也带来用户认知门槛,普通投资者难以理解债券代币的折价赎回机制,最终影响了市场接纳度。
GOAL币
POE币
VBUSD币
PESA币
ESI币
MTSC币